
許多人運動完常常滿身大汗,毛巾都被汗水濕透,就以為已經有消耗卡路里,但其實這是運動常見的一大迷思!要消耗熱量並不是出汗就好,而是和心率相關。
流汗不等於脂肪燃燒
根據《healthline》指出,流汗不會燃燒大量的熱量,只是暫時性的水分流失,事實上,流汗是身體調節溫度的自然機制。透過釋放水分和鹽分並蒸發,來達到讓人體降溫的效果。雖然流汗後可能會失去一些水分的重量,讓人誤以為體重減輕一些,但這只是暫時的。一旦喝水或進食補充水分,流失的重量就會立即恢復。

有些人認為,高溫瑜珈(Bikram Yoga,或譯熱瑜珈)這類會大量出汗的運動能一小時燃燒1000卡路里,但這種說法可能並不準確。一項研究發現,在90分鐘的高溫瑜珈課程中,女性平均僅燃燒330卡路里,而男性則燃燒460卡路里,但這其實和以時速5.6公里快走所消耗的熱量差不多。
值得一提的是,即使沒有大量出汗,身體仍然能夠燃燒熱量。例如:游泳、重量訓練等,或是在寒冷天氣中運動,身體仍然會消耗能量。
但為甚麼就是有些人比較容易流汗呢?影響流汗量的因素包括:基因、環境因素(例如氣溫與濕度)、年齡、體能狀態、體重。以上這些因素中,體重與體能狀態對運動時的流汗量影響最大,因為較重的身體需要消耗更多能量來維持運作,導致身體排出更多汗水來幫助降溫。
而體能較佳的人通常會較快開始流汗,這是因為身體對體溫調節比較有效率,快出汗有助於身體更快降溫,使人能夠在較高的強度下運動更長時間。而年輕人的新陳代謝率較高,因此核心體溫較高,也會比年長者流汗更多。
流汗的好處和風險
流汗的主要作用是幫助身體降溫,此外還可能帶來兩大好處:
1.促進肌膚健康:劇烈運動可促進血液循環,使氧氣和營養物質輸送至皮膚細胞,提升肌膚健康。
2.挑戰自我:運動時若能讓自己流汗,通常代表運動強度適合自身體能。但若感到頭暈、極度疲勞或疼痛,可能表示運動強度過高。
但也有可能帶來以下風險:
1. 脫水(Dehydration):出汗會增加脫水的風險,特別是在炎熱或潮濕的環境中。每流失1磅(約0.45公斤)的汗水,應補充約1品脫(約473毫升)的水,千萬不要等到感覺口渴才補充水分,運動時應隨時補水,以防止脫水。
嚴重脫水可能會危及健康,若出現極度疲倦或意識混亂、站起來時頭暈,且數秒後仍無法恢復、8 小時內沒有排尿、脈搏微弱或異常加快、癲癇發作、昏迷,應立即就醫。
2. 多汗症(Hyperhidrosis)
如果長期出汗過多,可能是多汗症的表現,應諮詢醫生。如果無明顯原因出現夜間盜汗或突然大量出汗,也應就醫檢查。
燃燒卡路里和它最相關
許多人誤以為流汗量代表運動強度,進而影響熱量燃燒的多寡。然而,事實上,流汗主要導致水分和電解質的流失,並不代表消耗了大量熱量。熱量的消耗和心率最為相關。
國外一項研究找來115位經常運動的成年人受試者,年齡介於18~45歲,體重介於47~120公斤,讓他們在跑步機或腳踏車測力計上做運動測試,測量最大攝氧量(VO2max),並讓他們分別在低、中、高強度(最大攝氧量35%、62% 和 80%) 進行跑步機10分鐘,腳踏車15分鐘的穩定運動,並在過程中記錄心率和呼吸數據。試圖找出影響心率與熱量消耗之間關係的因素,並試圖用心率來預測運動時消耗的能量。
結果發現,在考量年齡、性別、體重與體能狀況後,透過心率監測來估算身體活動的能量消耗是可行的,且準確度相當高。這對於想要監測自己運動消耗的人來說,提供了一種方便的方法,即使沒有專業設備來測量 VO2max 也沒關係。
另外《nature》期刊一項研究「Relation between Heart Rate and Energy Expenditure in the Newborn」(新生兒心率與能量消耗的關係),針對16名新生兒進行35次測試,並在1至24小時內持續測量心率、氧氣攝取量(VO₂)、二氧化碳排放量(VCO₂)、呼吸商(RQ)和代謝率(cal/kg/min),每一分鐘測量一次,共測得8269項數據,結果顯示心率與代謝率之間存在高度線性關係,表示當心率上升時,能量消耗(代謝率)也會相應增加。
此外,研究計算每次心跳對應的氧氣消耗量與能量消耗,發現每公斤體重,每次心跳平均會消耗51.8微升的氧氣,並消耗0.258 卡路里。這說明了每次心跳時,人體會燃燒固定比例的能量(卡路里)並消耗一定量的氧氣,心率越高,能量消耗就越大,在運動或高代謝狀態下,心率增加會顯著提高總能量消耗,也解釋了為何有氧運動,如跑步、快走等,能幫助燃燒熱量並減重。即使在個體之間存在體重、年齡等變異,心率仍然是能量消耗的穩定預測因子。
雖然這項研究主要針對新生兒,但類似的方法也適用於兒童與成人的能量消耗估算。
如何安全地燃燒卡路里?
若要減重,消耗的熱量必須大於攝取的熱量。一般而言,燃燒約3500卡路里可減少1磅(約0.45公斤)的脂肪。換句話說,若要減少1磅體重,就需額外燃燒 3500卡路里。
最健康的減重方式是搭配健康飲食與規律運動,大家所熟知的「運動333」法則,就是每週至少運動3次、每次超過30分鐘、心跳達到每分鐘130下,不過這樣的運動量對長期久坐的上班族來說是不夠的,依據WHO(世界衛生組織)最新建議,最好提升為「運動533」,也就是每週運動5次或是每週150分鐘以上的運動、每次約30分鐘、心跳達到每分鐘130下。
結論
若目標是減重,應循序漸進,透過健康飲食與規律運動來達成,千萬別一頭熱認為流汗就能消耗熱量。透過醫生、教練或專業營養師幫助擬定適合個人生活方式的減重計畫,也是一個可行的方法。
資料參考來源: healthline、healthmatch、nature、圖庫pexels、圖庫unsplash